2008年4月22日 星期二

[剪報]一綱多本?一綱一本?

綱太糟、本太濫 一本也不錯

【聯合報╱吳武典/台灣師大特殊教育系名譽教授(台北市)】
2008.04.22 02:42 am

眼看一綱多本爭議再起,我有五點想法請大家指教:

一、多項調查報告顯示,一綱多本是各項教改中最被詬病的政策之一,必須改進;尤其是以校為單位各自選本的流弊,以及「綱」太糟、「本」太濫的問題,必須正視。

二、台北市一綱一本的主張,看似極端,細究其規劃內容,以區域為單位,透過嚴謹評審過程,從多本中尋求一本,並不否定多元價值,也不排斥多本市場,相當合乎中道,也符合學生的利益;可說是「過程多本,結果一本」,符應現實需要,也與美國以學區為單位選本的精神一致。因此,討論時若從「問題解決」出發,而不執著於「名稱」(即先擱置名稱之爭),透過坦誠、理性的溝通,應可獲得共識。其實,「幾綱幾本」遠不及「好綱好本」 重要。

三、一綱多本和一綱一本之爭,關鍵在升學考試(基測),改革之道,應從減輕學生和家長負擔的角度來考量,學生的「本」愈單純愈好。一綱一本可五個基測學科開始試辦,且一定要根據學區或區域來規劃(如同美國一樣),千萬不要「一校一本,校校不一樣」,甚至「一年一本,年年不一樣」。從經濟和環保的觀點,兄姊的課本,弟妹也可以用,或窮孩子不必買書(透過舊書捐贈),不也很好嗎?

四、配合上述第三點想法,基測的範圍需加改進。全國統一命題,卅萬學子答同樣難度的測驗,這是錯誤的,又不是要作全國性的標準化選才。高中職入學應朝「一次考試,各區試題大同小異」及「第二試定位為人性化的補救測驗,限制與試條件」的方向改進(九十一年群策會的研究報告就這樣建議)。課程與教學應保持區域的彈性,這是當前的教育政策,基測亦應作區域性的考量———不是要廣設優質社區高中、鼓勵就近入學嗎?

我們不妨考慮恢復過去全國十五個考區的做法。今日多少考區為宜,可再斟酌,最好能配合考科「一綱一本」的區域性規劃,各考區的試題,可約有百分之六十雷同,百分之四十不同,其內容及難度需因應區域特性及需要。如此,各區域試題不完全相同,錄取標準無從比較,就不怕公開了。目前的狀況是因怕區域落差太大、太難看,而不敢公布,反而聽任補習業者揣摩。

五、此外,基測考科可考慮由五科減為三科(國、英、數),既符合基本學科的定義,又可減低學生備考負擔,降低「一本」的科目數和爭議,並逐步朝向「考教脫鉤」(目前僅做到考招分離)的目標,擺脫考試領導教學的魔咒。最後,希望做到絕大多數學生可免試升學高中職(朝向十二年國教),僅少數特定功能的高中職(如所謂明星學校或高級職校、特殊學校)需有特定的入學甄試。

【2008/04/22 聯合報】@ http://udn.com/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一綱一本?》減輕負擔 站不住腳

【聯合報╱張顏暉/台大物理系教授(台北市)】
2008.04.22 02:42 am

國中課本一綱一本或一綱多本再起波瀾,教育部不准部編版參加北北基的一綱一本篩選雖然無聊,但造成爭議的始作俑者卻是台北市政府。

小學課本、高中課本都是一綱多本,但國中課本卻非得要一綱一本,這其中到底有什麼道理?所謂教育的自由化最重要的就是教材的自由化,訂定課綱只是規範老師必須涵蓋哪些課程內容,至於如何教授這些內容則是老師的選擇,這是對老師專業的尊重,也是社會自由化、多元化下必然的做法。

贊成一綱一本的人常以減輕學生負擔來做為理由,但這種說法不只站不住腳,且違反教育理念。基測命題這幾年的發展其實是往正確的方向走,由於一綱多本,所以命題較為靈活且測試的是學生基本的能力。難道我們希望回到只有一個標準本,命題只能從這一本書出,要學生把這唯一一本唸到滾瓜爛熟以應付基測嗎?這樣做就是減輕學生的負擔嗎?台灣學生的壓力一向來自考試,一綱一本與一綱多本考起試來壓力是一樣大的。一綱一本能勉強減輕的恐怕不是學生的壓力而是家長的焦慮。

教改是有不少要檢討的地方,但實在不必一面倒的以為教改是一無是處。一綱多本是一個正確的教育觀念與做法。不要為了檢討教改就把對的都說成錯的,那我們的教改的改革可能也是愈改愈錯。

【2008/04/22 聯合報】@ http://udn.com/

[剪報]醫療拚經濟 新政府別只想搶錢

醫療拚經濟 新政府別只想搶錢

【聯合報╱黃達夫/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院長(台北市)】
2008.04.22 02:42 am

身為醫界的一員,我認同新政府「一、全民應有優質的照護服務,二、醫藥衛生享有優良的專業環境,三、政府再造醫藥衛生體系、健保永續經營」的政策願景。

弔詭的是,在新政府醫療政策的問題分析中,一方面標榜台灣擁有「全世界最方便、最自由、最經濟、最有效率以及滿意度最高的健保奇蹟」;一方面又高唱「健保入不敷出,醫病雙方皆苦不堪言」。這個矛盾,說怪不怪,因為,對於絕大多數人民而言,他們享受高度自由,可隨意逛醫院,輕易重覆領藥、做檢查,當然滿意。但是,在全人口中比率占少數,真正有嚴重疾病者,就變成健保虛名下的犧牲品了!

如果健保的問卷調查先告訴您台灣醫療品質的真相:結核病誤診率廿二%,死亡率是美國的廿倍,末期腎病發生率是世界第一,糖尿病死亡率居亞洲之冠,麻醉致死率為日本十七倍,乳房X光誤判率七十八%,而且,病理報告沒出來,可能就被開刀,因護理人力配置不足,住院病人死亡率可能增加卅一%…,您是否仍對「俗擱大碗」健保滿意?

根據不久前國衛院溫啟邦教授的研究發現,雖然,全民健保的實施讓納保率從五十六%增加到九十八%,但十年後,除了少數弱勢族群的死亡率有少許降低外,全國平均死亡率並沒有因為可近性、可及性的提高而減少。

專業環境又如何呢?我曾經問過不少醫師,當他們自己或家屬生病時,如果,三、五分鐘就被打發掉,他們滿意嗎?沒人給我肯定的答案!再問,他們認為一診看五十、一百位病人,對嗎?絕大多數人的回答是,沒有辦法啊!繼續問,這樣看法對得起病人嗎?他們總是無奈地說,病人也有責任啊!健保的病人滿意度調查,正好給醫師脫罪!但是,他們心安理得嗎?

有位國立醫學中心的主任說,他與院長討論年度預算時,不是在編列品質改善計劃的經費,而是在決定營業額,院長喊價一億元,主任討價八千萬,還價的結果是九千萬,主任就回去分攤給主治醫師,並規定每診的最低量,超過才有績效獎金,獎金排行榜還被公佈。醫師就如此淪為業務員,他們會有專業尊嚴與成就感嗎?

至於第三項,眾所周知,健保實施不到五年就入不敷出,是全世界最快面臨破產危機的制度,而且,制度設計使它無法遏止濫用與浪費,怎能永續經營?顯見,台灣的醫藥衛生體系百廢待舉,距離改善全民健康的目標還很遙遠。此刻,居然不斷有人大力鼓吹醫療觀光,拚經濟,豈不本末倒置。

懇切進言新政府,千萬不要想錢想昏了頭,照顧好兩千三百萬人民的健康,才是當務之急。用醫療拚經濟不是好主意!

【2008/04/22 聯合報】@ http://udn.com/


相關新聞:
台灣健保制度 成美國取經對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