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8月1日 星期一

美墨邊界Tijuana換簽證。


因為先拿了B2觀光簽進入美國,所以需要出境再換F1進來。
先前在板上參考了c3h7ohcosmo兩位板友的經驗,非常受用。但我的經驗卻跟他們有一點點不一樣,且我到的時候,有部分建築(或是橋)正在整修,所以方向上好像與先前兩位板友分享的不太一樣,所以也把我的經驗分享上來給有需要的同學。
我是從UCSD搭公車30Old Town Transit Center轉乘Trolley藍線,上公車後就直接買Day Pass $5,來回公車跟Trolley都可以用。可說是$5暢遊墨西哥 XD
總之,搭到藍線的終點站 San Ysidro就是邊界了。
這是我畫的大致上走的路線。

2011年5月9日 星期一

[剪報] 2011新加坡大選觀察。


[獨立媒體] 新加坡國會大選觀選記

今次選舉,各黨派非常重視論述和政策辯論,而少打煽情和悲情牌。例如當總理李顯龍說新加坡像一輛車,需要一個有經驗的司機架駛,而行動黨就是那位司機。工人黨秘書長劉程強立即反駁,說新加坡需要一個副司機,即反對黨,在司機睡著時「一巴」打醒他。當行動黨說反對黨好像蘑菇,只在大選時才冒出來,大選後就不見影蹤,工人黨反駁說,行動黨經常亂劃新選區,反對黨如何能在以前不存在的選區活動?各黨亦就不同政策進行辯論,例如行動黨就經常質問反對黨,如果當選,會有什麼計劃管理選區的市鎮委員會。反對黨亦為高樓價問題提出建議,例如把新「組屋」的價格與市民收入的中位數掛勾,而不是根據市場定價。這種選戰,與台灣和香港都有很大分別。

[聯合晚報/社論] 新加坡站在改變的路口
外界或許還不能以「期待變天」來描述星國選民的主流意識,卻可以透過這次大選前後的民意波動,預告星國政治面臨了嶄新的形勢。執政長達半世紀的人民行動黨,面對數位世代的年輕選民,不能再依恃過去習慣的執政邏輯,「有所變」顯然要比「有所不變」更為重要了。
星國政論網站「淡馬錫評論」七日當天在「臉書」公布投票站出口民調,顯示年輕選民幾乎一面倒支持反對黨。新加坡全國人口五百萬,「臉書」用戶就有三百萬,其影響可想而知。
「集選區」於一九八八年開始實行。當時「行動黨」的說法是為了保障國會內有少數族裔的代表而設置,參選的政黨在每個選區分別提出四、五或六人的一組候選人,選勝了就全上,但其中必須至少有一位少數族裔候選人。

自一九八八年以來,「集選區」一直是「行動黨」固若金湯的基地。但更大的問題是,這個獨一無二的「集選區」制度,也造成了新加坡獨一無二選票無法反應代表權的現象。以這次選舉來說,「行動黨」實際上只獲得六○.一%選票,卻囊括國會八十七個議席裡的八十一個,比例達九三%,取得絕對優勢。
新加坡實施強制投票。該國國會84名議員是由民選直接產生的,來自於全國各個選區,其中包括14個集選區(Group Representation Constituency,GRC)和9個單一選區(Single Member Constituency)。




2011年5月6日 星期五

鄉民們!請大聲的告訴我們,你罵的是誰。

在這個罵媒體、罵記者儼然已成為一種『政治正確』的當下,任何人想替記者們說些好話,好像也只是徒勞。然而,對於從高中開始就嚮往新聞工作的我,對於如願以第一志願進入政大新聞系的我,雖然最後還是成了新聞界的逃兵,卻始終對新聞有著一種難以割捨。

我並不打算睜著眼睛說瞎話,說媒體多好多好,我自己也常常對我們的媒體、記者的報導有許多怨言。我也不打算把一切歸咎到體制,說體制磨滅了記者個人胸腔的熱血,儘管這就是血淋淋的現實。不過,我最最最無法接受的,是用一句「妓者,不意外。」等話語,就把全體新聞工作者鬥臭。(妓女/性工作者躺著也中槍)尤其是我其實知道,即使大環境如此惡劣,即使社會地位如此低落,還是有非常多非常多的我的同學、學長學姊,在裡頭認真、努力地做好自己的工作。這對他們非常地不公平啊啊啊!!!!

除此之外,「天下烏鴉一般黑」的這種指摘,也絲毫無助於媒體環境的改善。以經濟學的外部性理論來比喻(我知道這樣的類比似乎有點跳tone),各家媒體報導的爛新聞,就像是一座座排放污水的工廠,污染著我們的環境。但大家看到這個又臭又髒的河川,就大罵反正生意人就是沒良心,工廠就是爛透了。如此一來,這些污染被外部化,真正造成污染的A公司,就會扯說BCD工廠大家都是這樣做,不是我們的問題。而即使D工廠確確實實有將污水妥善處理,D公司的員工去市場買個菜也要被婆婆媽媽酸個兩句,說什麼環境就是被你們這樣的人糟蹋云云。這些人不就是衰小,被罵爽的?

新聞系的老師們念茲在茲,總要我們懂得「愛惜羽毛」,要把自己的名字當做是一個品牌經營。因為人家不會記得你曾經待過中時、聯合或是中天、三立,可是你的名字會跟著你一輩子!當你的名聲被自己搞臭,你不管去到哪裡,永遠會有人記得你就是當初報導那個的XXX。不誇張,我今天看到當年跑教育線的陳X薇的新聞(哄抬米價的那篇),我就會想起她之前做過的那些發臭的報導。

不要再讓媒體打迷糊帳了!也不要讓真正有為的記者跟著挨罵了。所以,鄉民們!當你看到一則爛新聞,看到一個爛記者的時候。除了冷冷的烙下一句「妓者」,可否有建設性一點。大聲的說出

E/報新聞A記者,你報導的B事件如何如何,真是爛透了。

(以上是舉例沒有任何影射,請勿對號入座)

如果可以的話,真想成立一個網站,專事記錄下每一個爛媒體報導的爛新聞,還有每一個爛記者作過的爛帳,讓你們自己瞧瞧。


****

這篇文章想說的事,其實已經在我心底醞釀了好久。今天在曾峻峰的FB上看到,系上學弟妹在朱學恆那邊發生的事,看著看著又興起了想寫下這些想法的念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