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7月22日 星期三

[剪報] ECFA

為何要急簽ECFA 政府說清楚了嗎?

  • 2009-07-19
  • 工商時報
  • 【本報訊】

 在東協十加一即將簽署的當下,台灣正面臨著貿易被邊緣化的可能,因此加速推動與大陸簽署ECFA,是箭在弦上的政策。儘管政府不斷告訴民眾這個急迫性,卻沒有講清楚,ECFA要多少年後才會有效果?簽署了ECFA之後,兩岸關係會走向何方?有了ECFA之後,美國、日本等國家是否就能與我方簽署FTA?

 2002年中國大陸與東南亞國家國協簽署了「中國─東盟(協)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」,決定在2010年正式成立中國─東協自由貿易區(CFTA),也就是現在俗稱的「東協十加一」。

 東協十加一擁有17億的人口,經濟規 模達到2兆美元、貿易總額超過2,300億美元,2010年成立自由貿易區後,可望將區域內貿易額拉高至1.2兆美元。而包含日本、韓國在內的「東協十加 三」,也要在2015年組成自由貿易區,將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貿易區,擁有人口20億,經濟規模達到7兆美元,僅次於北美自由貿易區。

 緊鄰在這個龐大的自由貿易區旁邊,但卻無法享有關稅優惠政策,將成為未來台灣經濟發展的致命傷,這點無論是政府還是學界,過去1年來已經重申了無數次了。可是,社會上因不了解而反對的民眾仍所在多有,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民眾無法想像簽署ECFA後的世界

 東協十加一是經過了多年的談判,並且有長達8年的磨合期,才能進入明年將實施的大部分往來商品低關稅,甚至是免稅的境界。既然政府過去1 年來不斷強調必須速簽ECFA,來降低東協十加一的衝擊,但是卻沒有告訴大家,這個ECFA要多久後才能付諸實施,兩岸又有什麼辦法可以加快度過磨合期

 另外,相關政府官員不斷強調,正因中國大陸從中作梗,造成美國、日本、新加坡等國家不願與台灣簽署FTA,所以要先跟大陸達成某程度共識,才能促使其他國家來與我們成立FTA。難道ECFA簽署後,就能毫無阻力與主要貿易大國完成FTA?

 甚至,在簽署ECFA的程序上,台灣就與大陸的認知有一段距離,在初步溝通階段就有落差,未來真正執行時,是否也會有誤判出現?

 舉例來說,中國大陸政府官員過去在提到兩岸洽簽ECFA時,都相當肯定的說,下半年「談起來」,但是我方卻一廂情願的認為下半年就「簽得成」,導致今年內確定無法簽署ECFA後,引起了輿論界極大的撻伐聲浪。

 而原本要在第三次「江陳會談」後2個月內簽署的MOU,也因中國大陸方面希望把市場的准入部分一起談,和原先我方政府先簽MOU後再談市場准入方向相異,而造成現在MOU簽不下來,市場准入問題也沒有共識的窘境。


被過度簡化的ECFA

【經濟日報╱社論】2009.07.20

經 濟部長尹啟銘昨天啟程前往新加坡,出席亞太經濟合作會議(APEC)貿易部長會議,但更受關注的行程,是他與中國大陸商務部長陳德銘的「雙銘會」,會否對 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(ECFA)達成特定共識或進度。這是上周台股因ECFA可能延簽而暴跌後,經長再一次給予市場的希望,卻也凸顯政府過度簡化 ECFA的問題。

兩岸洽簽經合協定,是去年4月底馬英九總統上任前,在拜會三三會時提出的。經過一番爭論,這項意在突破兩岸既無法是「國與國關係」、也不能淪為「中港模 式」的第三條路,在今年2月定名為「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」,並以英文名稱縮寫為ECFA,經濟部還以「產品出口免關稅,市場訂單坐直達,投資設廠留台 灣,頭家伙計雙雙發」的四句聯,形容這項協議簽訂後對兩岸的效益。

不過,經濟部只一廂情願地提出ECFA的好處,ECFA的形式為何、如何協商又如何簽署、涵括那些產業項目等,政府官員目前的回應都是在打迷糊仗,僅在進 度時程有無落後上打轉;甚至,還有些官員為了爭功及凸顯主導權,在尚未正式協商前即誇口兩岸已有共識,並點明比照大陸與東協的自由貿易協定(FTA)架 構,要求彼岸「多給一點」,我方則可以「多拿少給」。凡此種種,都過度美化ECFA的效益,也過度簡化ECFA的複雜,如此無助於政策的推動。

經貿協商是經濟、政治利益折衝的過程,政府自難暢所欲言,但不代表可以豁免向社會解說政策的義務。ECFA是對台灣經濟影響深遠的重大政策,從兩岸經貿關 係正常化、區域經濟突圍、擴大台灣經貿舞台而言,我們原則支持與彼岸洽簽這項架構協議的必要性;但也疾聲呼籲政府,務實回應社會對ECFA的關注及期待, 用民眾聽得懂的話、說民眾應該知道的事,並做能履行的政策承諾。

這些民眾應該知道的事,至少可包括:兩岸洽簽的ECFA,究竟是一步到位的全面自由化,還是先簽框架性協議架構、分次推展的階段性自由化?從經貿實務及國際經驗而言,分段到位較符合我方利益,也可避免因此過度依賴大陸,尤其我方洽簽主權等級程度低於FTA的ECFA,除了降低東協與大陸FTA明年實現的經 濟衝擊外,更長遠的目標是在突破兩岸特殊關係對台灣與他國洽簽FTA的障礙;而分段可給予我方測試彼岸態度的機會,如果未獲善意也可及時踩煞車,亦可以此 化解社會對台灣是否向大陸傾斜的疑慮。然而,政府卻連這一點也不說清楚。

再者,ECFA的洽簽範圍,是限於關稅減讓的商品貿易產業,還是要擴大到金融等服務投資市場的准入?這部分,政府也是含糊不清。如依東協與大陸FTA的經 濟衝擊時效性而言,政府理應是將商品貿易當做主攻項目,再將金融服務相互准入、投資保障協定、商品檢驗相互承認協定等較複雜的項目納入後續協商議程;如此 不只可加速ECFA的洽簽時程,也可讓金融監理備忘錄(MOU)與ECFA脫鉤。不過,或因內部各方要求放入ECFA的壓力擺不平,也或因經濟部的研究評 估報告要到9、10月才出來,以致我方的談判策略拿不定主意,這或許才是ECFA總是處於非正式協商階段的主因。

另一個有待釐清的是,大陸一直有意以福建為主的海峽西岸經濟區做為ECFA的試點,我方態度模稜兩可,但已有一股力量在隱隱推動。ECFA是否應僅限於台灣與海西區的試點有討論空間,但政府應以更開放的態度與各界溝通。


社論-ECFA的下一步是向左走或向右走?

  • 2009-07-22
  • 工商時報
  • 【本報訊】

 醞釀許久的「兩岸經濟合 作架構協議」(ECFA)簽訂之事,近日終於有了眉目。因雙方高層已相互確認「下半年談起來」,且我方相關主管單位亦完成了初步內容,同時兩岸對ECFA 正式協商的時程,也有了默契,預計將在今年9月或10月啟動。跡象顯示,兩岸雙方對此事,都已「抓緊」了步驟,使雙方之正式簽訂「有期可待」,至遲在明年 某時可以實現。

 目前各方最關心的是,ECFA未來協商定案的內容究竟為何?對此,經濟部尹啟銘部長已提出「一顆三黃蛋」的講法,表明ECFA這個「蛋」,裡面將有三顆蛋黃,分別是貨品貿易自由化(免關稅)、服務業貿易自由化(焦點在銀行設點營業)、投資自由化(投資准入加投資保障)。可是,尹部長沒講明,這顆蛋將來孵出來的,是一隻什麼品種的禽鳥,它將來又會長成何種模樣。

 我們提出這問題,是要弄清楚ECFA的「血統」。因它事關ECFA在兩岸座標中的定位,以及它未來的 蛻變模式和過渡方向。其實這問題也不怎麼複雜,關鍵只在於, ECFA究係比較像陸港CEPA(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),或比較類似普世常見的FTA(自由貿易協定)。雖然,我政府一再宣稱,ECFA為因應當前兩岸的 特殊關係,它既不是CEPA,也非FTA,而是介於兩者之間。但我們從實務面看出,CEPA和FTA存在本質上的差異,兩者不能簡單平均,所以ECFA也 很難不偏不倚地,擺在正中90度線上,它總會往左偏或往右靠。

 從目前兩岸經濟實力的對比落差來看,台灣有求於大陸的,相對較多,而大陸有求於台灣的,則顯著較少。此種客觀形勢,幾乎已決定了,ECFA會比較像CEPA,也就是大陸對台灣照顧的較多,而台灣對大陸優惠的較少,有些像當前大陸和香港的關係。當然,這種關係,大異於雙方充分平等互惠的FTA。

 在這種格局下,將來兩岸雙方簽訂的ECFA,將形成一種「不對稱」的兩岸經貿關係。如關稅相互減免,會挑選對台灣有利的項目(石化、機械 等)產品,率先實施,至於對台灣不利者,則少做或押後再議。其次,大陸對台灣農產品照單全收,卻對台灣禁止大陸農產品進口政策,繼續容忍。還有,大陸對台 灣金融機構登陸設點營業,大幅降低門檻,但卻允許台灣,對陸資金融機構登台設點營業,採取較多的限制。類似的「傾斜」安排,可預期將貫穿各部門、各產業。

 值得注意的是,現階段大陸之所以願意特別照顧台灣,主要目的,是為了促進兩岸關係「和平發展」,未來更進一步的目標,則是達成兩岸政經的充分整合。這是普世所共知的事實。對此,我們不想去牽扯泛政治化的「統獨之爭」,只是要提出一個重要的概念,那就是兩岸關係會往前「發展」,而且ECFA也會進一步「演變」,不會長久保持初期的樣態。對此,我政府應有妥適對策。

 說得更具體一點,如果ECFA實行一段期間後,兩岸「和平發展」的進度,符合大陸當局的規劃與預期,則大陸方面,很可能將更多經濟優惠授 予台灣,使ECFA更進一步向CEPA傾斜、靠攏。反之,若兩岸和平發展進度不符大陸之期待,甚至逆反大陸原先之規劃,則大陸當局勢必收緊對台的特殊優 惠,並轉而要求台灣,按「平等互惠」原則辦事,也同樣給大陸產品、企業一樣的優惠。屆時,ECFA會發生質變,反向朝FTA傾斜。在這種情況下,台灣市場將被迫對大陸全面開放,整體經濟一定會遭受沉重壓力。

 ECFA將來究竟向左走或向右走?這問題掛鉤著兩岸關係走向,兩者必然密切連動。對此,我政府應提前未雨綢繆,至少不能老是認 為,ECFA只論經濟,和政治無涉。這種觀念,事實上只是短期有效,中長期即未必如此。我政府對ECFA,一定要儘快做好全盤的政經綜合考量,不能以短線 操作為足。大陸國台辦主任王毅6月時說,兩岸關係發展,不存在只談經濟不談政治的問題。這是一個重要的信號,應予正視。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